來源:雷科技 AI 硬件組 | 編輯:三明治
今日周末福利
關鍵詞:充電
點擊下方名片回復充電即可參與抽獎
好家伙,下半年的機圈真的有夠精彩的。
前幾天雷科技才剛聊過,今年各家芯片廠商大提檔,新一批的國產(chǎn)旗艦和次旗艦都會在 9 月 -10 月期間接連登場。
后腳,這天璣 8500 和驍龍 8s Gen5 的消息都出來了,預計搭載次旗艦處理器的新一批中端機們,這次也要提前到 11 月 -12 月期間發(fā)布。
只能說數(shù)碼圈永遠都在加速,顯然今年也是樂子拉滿的一年。
當然了,并不是每個人都能等到年末換機的,那些即將邁入大學校園的 " 準大學生 " 們,在今年暑假就要購入自己的第一臺手機,只是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機型,寒窗苦讀十二年的學子們可能完全不知道咋選。
于是乎,每到開學季,你就會發(fā)現(xiàn),市面上充斥著各種機型的評測,但很少有評測能真正站在準大學生的視角,把他們最關心的幾個點——游戲打得爽不爽、電量夠不夠用一天、信號穩(wěn)不穩(wěn)定、系統(tǒng)用著順不順手,給一次性講透。
(圖源:雷科技)
這就讓我感到非常好奇,在整個市場瘋狂內(nèi)卷的背景下,有哪些特別適合學生的高性價比手機呢?帶著這些疑惑,雷科技從官方渠道入手了三款話題度拉滿的產(chǎn)品,一起來看看這些子品牌出品的性能旗艦,到底誰才是最適合陪你度過大學四年的 " 最佳拍檔 "(特別說明:本文無任何恰飯內(nèi)容)。
Redmi 真我 iQOO 子系性能機,
各就各位
好了,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天的三位選手。
一號選手:Redmi K80 Ultra。小米旗下 " 性價比之王 "Redmi 的最新力作,搭載聯(lián)發(fā)科天璣 9400+ 處理器,配備了同級別最大的 7410mAh 電池,還有超聲波指紋、超寬頻馬達、同軸對稱雙揚等,主打一個 " 全都要 " 的極致水桶體驗,目前官方定價 2599 元起。
(圖源:Redmi)
二號選手:真我 GT7。以 " 敢越級 " 為口號的 realme 真我旗下性能擔當,同樣搭載天璣 9400+ 處理器,配備高規(guī)格的 7200mAh 電池,在性能和續(xù)航上與 Redmi 針鋒相對,整機設計也更具速度感,甚至還有阿斯頓馬丁聯(lián)名款可選擇,目前官方定價 2599 元起。
(圖源:真我)
三號選手:iQOO Neo10 Pro+。作為 vivo 旗下為游戲而生的子品牌,iQOO 提供了本次橫評中唯一一款搭載高通驍龍 8 Elite 處理器的選手,輔以自研 Q2 游戲芯片和同級別最強的 120W 快充,是電競愛好者眼中的 " 天選之機 ",目前官方定價 2799 元起。
(圖源:iQOO)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款手機,搭載的處理器都是各自陣營的王牌,只是在廠商的調(diào)校和系統(tǒng)版本的迭代下,表現(xiàn)會有所不同;基于產(chǎn)品的定位,各自在影像、材質(zhì)上也都有做出取舍,這才有了比較的意義。
口說無憑,讓我們直接進入測試環(huán)節(jié)。
對于大學生來說,手機也是個人審美的延伸。
雖然性能肯定是核心,但一個好的 " 第一印象 " 絕對是加分項,而且長期握持的手感也很影響日常體驗的心情。
Redmi K80 Ultra拿到手的第一感覺就是 " 穩(wěn) "。
我們這臺是灰色版本,純平的后蓋和直角金屬中框,延續(xù)了 Redmi 一貫的簡約、硬朗風格。8.18mm 的厚度加上 219 克的重量,拿在手里分量感十足,配合超大電池帶來的踏實感,給人一種 " 可靠學長 " 的感覺。
和 Redmi 不同,真我采用了這個價位段最常見的塑料中框,也因此讓機身厚度和重量與 Redmi 形成區(qū)分(8.25mm,203 克),但再加上背部邊緣做了一些弧度處理,握持時會感覺更貼合手掌一些,是這三款產(chǎn)品里握持手感最好的。
iQOO Neo10 Pro+ 同樣采用了塑料中框,而且兩者都通過特殊工藝處理,讓中框表面呈現(xiàn)類似金屬拉絲的質(zhì)感,實際上湊近看和觸感都和金屬有明顯區(qū)別,再加上機子厚度和重量(8.30mm,217 克)都沒有優(yōu)勢,實際手感只能說是比較中庸。
論設計的話,K80 Ultra 相對保守,對于追求個性的同學來說,可能會覺得少了一絲驚喜,而且從酷安、NGA 等數(shù)碼論壇的討論來看,很多小伙伴似乎對 Redmi 今年普遍采用的這種類似于 Civi 系列的設計褒貶不一。
在實際對比中,K70 系列的設計顯然更受歡迎一些。
(圖源:雷科技)
真我 GT7 的外觀設計,基本上就是今年所有真我系產(chǎn)品的設計,算是不過不失;而 iQOO Neo10 Pro+ 的設計則在專業(yè)與潮流之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后蓋的攝像頭模組設計極具辨識度,線條感很強,而且剛好不會在橫向握持時擋手。
這就很懂自己的受眾嘛,體現(xiàn)了其作為 " 電競手機 " 的專業(yè)感。
至于后蓋這塊,K80 Ultra 和真我 GT7 用的玻纖,而 iQOO Neo10 Pro+ 用的是玻璃,三者在觸感上高度類似,不過玻璃材質(zhì)后蓋摸上去會更冰涼些,理論導熱效果也會更好,這點我們在后面的性能實測里也會重點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三臺產(chǎn)品的細節(jié)居然都挺不錯,按鍵的回饋、中框與背板的銜接都處理得相對到位,Redmi 也沒有小米旗艦特有的那種按鍵松松散散的感覺。
三款產(chǎn)品都是超聲波指紋,真我和 iQOO 都支持轉(zhuǎn)圈錄入,這里 Redmi 輸了一籌。
總的來說,外觀設計這東西總歸是見仁見智。追求金屬中框的,就選擇 Redmi K80 Ultra;關心重量和機身寬度的,就選擇真我 GT7;而如果你是游戲重度玩家,那么 iQOO 的設計或許更討喜。
既然都號稱 " 性能旗艦 ",那么最核心的自然還是處理器性能這個硬性指標。
有意思的是,這三款旗艦,恰好形成了目前安卓陣營最頂級的 " 兩強爭霸 " 格局:Redmi 和真我組成了天璣 9400+ 聯(lián)盟,而 iQOO 則單槍匹馬,祭出了高通的驍龍 8 至尊版大殺器。
口說無憑,可能大家對于這些頂級處理器的參數(shù)沒啥概念,那么我們就直接來跑個分。
在安兔兔 V10 的綜合性能測試中,Redmi K80 Ultra 跑出了約 285W 的最高分,而 iQOO Neo10 Pro+ 和真我 GT7 則緊隨其后,分別取得了約 284W 和 264W 的成績,三者之間差距不大,基本都是今年旗艦應有的水平。
來到衡量 CPU 核心性能的 GeekBench 6,戰(zhàn)況出現(xiàn)了有趣的分化:iQOO 在單核性能上以 2984 分的成績拔得頭籌,多核成績上更是以 9327 分遙遙領先,而搭載天璣 9400+ 的 Redmi 和真我則相差不大。
順便也測試一下存儲讀寫速度,這決定了你安裝應用、加載游戲資源的速度。
在 AndroBench 的測試中,采用了 UFS 4.1 閃存的 iQOO Neo10 Pro+ 和 Redmi K80 Ultra 在順序讀寫速度上稍占優(yōu)勢,奇怪的是,K80 Ultra 的隨機寫入能力要遠低于另外兩款產(chǎn)品,經(jīng)過反復測試可證并非孤立,幸好在實際體驗中幾乎無法察覺差異。
從紙面參數(shù)來看,三者都是當之無愧的性能怪獸,差距微乎其微。iQOO Neo10 Pro+ 在 GeekBench 6 和存儲讀寫上略有優(yōu)勢,而 Redmi 的綜合性能略強一些。不過,同學們的日常使用很難感受到這百分之幾的差距。
真正的對決,還得看實際游戲表現(xiàn)。
眾所周知,理論性能是一回事,落實到實際游戲體驗中又是另一回事。
散熱、溫控、廠商的性能調(diào)度策略,都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幀率表現(xiàn)。這一次,我們直接上硬菜,用新的旗艦芯片質(zhì)檢員——《鳴潮》,和中度負載的《英雄聯(lián)盟手游》來榨干它們的性能。
至于為啥不測《王者榮耀》... 按照這三臺機子的性能,基本可以默認流暢運行。
我們先從時下負載最高的開放世界手游《鳴潮》進行對比,統(tǒng)一設置為高畫質(zhì)、60 幀進行測試。
作為 3 款產(chǎn)品中 GPU 性能最強的一款,iQOO Neo10 Pro+ 的平均幀率達到了驚人的 58.8fps,同時其機身最高溫度也控制在 42.8 ℃左右。
作為對比,真我雖然平均幀數(shù)不如 iQOO,但在幀數(shù)方差(越小越好)、5%Low 幀和平均功耗上的表現(xiàn)也更好,機身最高溫度在 43 ℃左右;至于 Redmi 這邊的調(diào)教策略明顯不對,在功率最高的同時,各方面表現(xiàn)都有些差強人意。
至于《英雄聯(lián)盟手游》這種中度負載游戲,在極致畫質(zhì) 144 幀模式下,測試的重點就不再是能不能跑滿,而是團戰(zhàn)幀率是否能做到 " 穩(wěn)如一條直線 "。
結果毫無懸念,三臺手機都能輕松實現(xiàn)全程 140fps 以上的幀率,只有 Redmi 偶爾會出現(xiàn)波動。在操作跟手性上,實測三款產(chǎn)品的觸控采樣率都很不錯,技能釋放、方向輪盤控制都精準無比,K80 Ultra 雖然線性馬達有優(yōu)勢,但是適配方式有點簡單粗暴,實際在游戲里的感受不太明顯。
可以說,用這三臺手機打《英雄聯(lián)盟手游》,你的技術就是唯一的瓶頸。
影音娛樂也是大學生茶余飯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宿舍關上燈、戴上耳機看一部電影,或者是在外放刷刷短視頻時,它們的影音表現(xiàn)又能否讓人滿意呢?
決定影音體驗的關鍵,便是手機的屏幕和揚聲器。
令人比較意外的是,即便同為性能旗艦,這三款手機在這兩塊核心硬件上,居然也拉開了肉眼可見的差距。
從參數(shù)來看,三款產(chǎn)品的屏幕素質(zhì)都站在了第一梯隊,日常使用觀感都足夠出色。
然而,當把它們放在一起播放同一段 4K HDR 視頻時,差距還是挺明顯的。iQOO Neo10 Pro+ 是三者中唯一采用 2K 分辨率屏幕的機型,在顯示同樣一張高清圖片或文字時,畫面的細膩程度明顯要高出一個檔次,幾乎看不到任何像素點。
當然,Redmi K80 Ultra 和真我 GT7 的 1.5K 屏幕表現(xiàn)也絕對優(yōu)秀,對于絕大多數(shù)用戶來說綽綽有余,是一種在清晰度和功耗之間取得絕佳平衡的選擇。
音質(zhì)這塊,三款產(chǎn)品都標配了對稱式雙揚聲器,外放音量和立體聲效果都相當不錯,在宿舍和朋友分享視頻時完全夠用。實際聽感上,Redmi 的真揚聲器顯然在聽感上占據(jù)了上風,人聲清晰,低頻的量感更足一些,挺適合聽音樂和看劇。
性能固然重要,但對于大學生來說,校園里的日用體驗才是 " 真刀真槍 " 的考驗。
就好比說信號,宿舍、圖書館、食堂、教學樓……這些地方的信號好壞,直接決定了你的基礎使用體驗。為此,我特地帶著這三臺手機,走進了附近的大學校園,在圖書館、停車場、宿舍樓和大操場等多個典型地點進行了實地測試。
綜合來看,在 5G 信號與網(wǎng)速的對比中,三臺手機在常規(guī)區(qū)域的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下載 App、看高清視頻毫無壓力。
只有在停車場這種公認的 " 信號黑洞 ",產(chǎn)品間的差距才會開始顯現(xiàn)。iQOO Neo10 Pro+ 在這里的表現(xiàn)最為突出,不僅信號能穩(wěn)定多出一格,下載速度也明顯領先于另外兩位對手,這可能得益于高通基帶在復雜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當然自身的天線設計也很重要。
這意味著,當你在食堂排隊,想刷個短視頻或者回個消息時,iQOO 的用戶可能會比其他兩位更順暢。
接下來,我在模擬宿舍樓的場景連接公共 Wi-Fi 進行了一局《英雄聯(lián)盟手游》,并刻意走到信號較弱的陽臺模擬網(wǎng)絡切換場景。
實測下來,iQOO 和真我在 Wi-Fi 和 5G 網(wǎng)絡切換時都非常迅速,游戲內(nèi)延遲只是輕微跳動,幾乎不影響操作;而 Redmi 的切換速度稍慢半拍,延遲跳動會更明顯一些,雖然很快恢復,但在關鍵團戰(zhàn)時刻,這零點幾秒的卡頓可能會是致命的。
因此,如果你所在的大學校園網(wǎng)絡環(huán)境比較復雜,或者你經(jīng)常出入地下室等信號不佳的場所,那么在信號穩(wěn)定性上,iQOO Neo10 Pro+ 擁有肉眼可見的優(yōu)勢。
再來看看續(xù)航,對于大學生來說,一天的生活是極其豐富的:早上滿電出門,上課、去圖書館、中午點外賣、下午打球、晚上宿舍開黑……如果手機撐不到晚上回宿舍,那絕對是一場災難。
從電池容量看,Redmi 和真我組成的 "7000mAh+ 聯(lián)盟 " 無疑是第一梯隊,iQOO 的 6800mAh 雖然也不小,但對比之下就顯得有些保守了。不過,iQOO 用更快的 120W 快充作為彌補。
那么實際表現(xiàn)如何?
因為有三臺手機,自然不能用普通的模擬方式,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套重度續(xù)航測試模型:在 75% 亮度 +Wi-Fi 的情況下,進行 1 小時 B 站 1080P 視頻 +1 小時刷微博 / 抖音 +1 小時在線音樂 +1 小時《英雄聯(lián)盟手游》+1 小時《鳴潮》。
結果如圖所示,Redmi K80 Ultra算是這三臺手機里的續(xù)航之王。在經(jīng)歷了 5 小時的重度使用后,居然還有接近 57% 的電量,足以支撐絕大多數(shù)同學從早到晚使用;真我 GT7 緊隨其后,表現(xiàn)同樣相當不錯,剩余電量為 54%。
iQOO Neo10 Pro+的續(xù)航雖然不如前兩者,但它的優(yōu)勢在于 " 回血 " 速度。
從 5% 開始測試,iQOO Neo10 Pro+的 120W 快充優(yōu)勢盡顯,30 分鐘就能充入 86% 的電量,完全充滿僅需 37 分鐘,而 Redmi 和真我雖然標稱 100W,實際上表現(xiàn)卻遠不如 iQOO,估計是充電策略的影響。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典型的 " 魚與熊掌 " 的選擇題。
雖然學生可能用的不多,但是我們還是照例過一下它們的影像配置。
這三臺手機用的都是標準的 " 主攝 + 湊數(shù) " 影像配置,其中 Redmi 和 iQOO 均采用 OV50E 主攝傳感器,而真我采用的則是基于 IMX766 迭代過來的 IMX896 傳感器,都支持 OIS 光學防抖,也都是老熟人了。
從樣張來看,在光線充足的白天,三臺手機的主攝都能拍出清晰、觀感不錯的照片,色彩鮮活,細節(jié)保留到位,發(fā)個朋友圈、記錄生活點滴綽綽有余。
色彩風格上,Redmi 偏向真實還原,真我沒啥特點,而 iQOO 的色彩會更艷麗一些,更討好眼球。至于那顆 800 萬像素的超廣角,只能說是提供了 " 拍得到 " 的能力,白天拍個大合影、記錄宿舍全景還行,但畫質(zhì)細節(jié)就不要過于苛求了。
在透過窗戶的逆光場景下,三臺機子都能呈現(xiàn)出窗外的景色,放大圖片之后,真我的解析力應該是最好的。
對于大學生來說,更重要的場景是拍攝課堂 PPT 或者圖書館的資料。
在這一點上,三臺手機的表現(xiàn)都給了我們驚喜,它們都在相機里設置了文檔選項。
實測下來,得益于高像素主攝和至關重要的 OIS 光學防抖,即便在光線復雜的室內(nèi),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它們都能輕松拍出文字清晰銳利、邊緣不變形的照片,實用性足夠靠譜。
(圖源:雷科技,從左到右,Redmi、真我、iQOO)
從實際觀感上看,iQOO 的效果是最好的,真我銳化比 REDMI 相對更到位些。
對了,甚至都可以一鍵提取文本,體驗非常不錯。
坦誠來說,估計沒有人會把這三臺手機當作專業(yè)攝影設備來購買,它們的使命是性能和耐用,而不是藝術創(chuàng)作。
但對于大學生來說,這三款手機的影像水平,已經(jīng)完全超越了 " 能掃碼就行 " 的階段。它們或許無法帶給你驚艷的創(chuàng)作體驗,但要完成 " 掃碼、拍 PPT、記錄生活 " 這些大學四年的核心任務,絕對是綽綽有余、值得信賴的。
在經(jīng)過這一輪全方位的對決后,這三臺頂級性能旗艦的綜合畫像已經(jīng)非常清晰了。
在雷科技看來,Redmi K80 Ultra算是其中最 " 穩(wěn) "、最 " 水桶 " 的那款機型。盡管它的設計語言相對保守、機身也略顯厚重,但是 7410mAh 的航母級續(xù)航和小米完善的生態(tài)聯(lián)動,確實為大學生活提供了最全面的保障,放在任何場景下它都不會出錯。
另外兩款產(chǎn)品也是各有千秋,甚至在某些方面做到了更極致。
p>(圖源:雷科技)如果你的生活被游戲和電競占據(jù),那么 iQOO Neo10 Pro+ 無疑是天選之機。它擁有最強的游戲性能釋放和溫控,最快的 120W 充電速度也讓續(xù)航上的些許劣勢被瞬間抹平,對于重度玩家來說,這種體驗是無與倫比的。
如果追求更舒適的手感和更均衡的體驗,那么真我 GT7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圖源:雷科技)
相對一兩年前,今年的性能旗艦確實在很多地方都更加成熟了。
例如" 性能、續(xù)航、快充 "這曾經(jīng)的不可能三角,如今被廠商用超大電池和百瓦快充強行拉成了一個完美的圓形,曾經(jīng)旗艦才有的頂級 X 軸馬達、IP68 級別的防塵防水、Wi-Fi 7 等周邊配置,也全面下放,讓體驗不再有短板。
對于即將開啟人生新篇章的你們來說,這三款手機無論選擇哪一款,都足以輕松應對未來四年的學習和娛樂需求。
你需要做的,只是認清自己最核心的需求:是想要永不妥協(xié)的續(xù)航,還是追求極致的游戲體驗,亦或是希望擁有一部彰顯個性的潮流單品,我都希望這篇評測,能幫助你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祝愿每一位準大學生,都能帶著心儀的 " 神裝 ",在大學的 " 新地圖 " 里,開啟一段屬于自己的精彩冒險。
新起點,新征程。
又是一年開學季!
雷科技「2025 開學季」專題上線,面向?qū)W生粉絲的信息需求,推出 AI 搜索、大模型等軟件推薦,和手機、PC、教育硬件等選購攻略。
敬請關注!
歡迎掃碼添加小雷微信
記得備注想進群的手機品牌哦
跟小雷一起暢聊數(shù)碼與科技
另外小雷建了幾個粉絲群,歡迎掃碼加入!
大家伙一塊聊聊天,分享玩機技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