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理財產(chǎn)品」,叫理光 GR IV。
這臺定焦相機小巧、可以隨時放進兜里,濾鏡誘人,選擇多樣,讓它成了當之無愧的相機圈頂流之一。
但現(xiàn)實是,排隊加價,一機難求。
沒關系,如果你只是癡迷那種 GR 特有的味道,這里還有一臺 GR 的「精神化身」——真我 GT8 Pro。


現(xiàn)在擺在我們面前的,就只剩一個問題: 這手機,到底學到了理光幾分?
GR 的精髓,是抬手就拍
很多人以為,GR 的靈魂是濾鏡。
是,但不全是。
GR 之所以是 GR,首先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體驗邏輯——抬手就拍,是 GR 的關鍵。
打開真我 GT8 Pro 的相機,你會發(fā)現(xiàn)一個專門定制的「理光 GR 模式」。

在取景器底部,你只能在 28mm 和 40mm 兩個焦段中切換,這是 GR 的經(jīng)典配置。
28mm 是 GR 系列一貫以來的「人文之眼」,視角廣闊,容納環(huán)境;40mm 則是出現(xiàn)在 GR IIIx 的「觀察之眼」,更專注,也更不打擾主體。
沒有 2X、3X、5X,沒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變焦滑塊, 這是一種「減法」,它強迫你用腳步代替變焦,去集中注意力思考畫面。

這是 GR 另一個標志性的功能。
簡單說,它允許你「預設對焦距離」,比如 2.5 米,當你按下快門的瞬間,相機根本不需要對焦,直接拍下 2.5 米處清晰的畫面。

等你舉起手機、點擊屏幕、拉動對焦框……那只打哈欠的貓早就走了,而「快拍」,就是為了消滅這個對焦過程,為了那個「非完美但真實」的瞬間。
realme 把這套邏輯原封不動地搬了過來,甚至還做了一個「沉浸式取景器」,隱藏所有 UI 元素,讓你像用光學取景器一樣,只專注構圖。

膠片影調,功力幾成?
好了,架勢擺好,我們再來看「味道」,這才是聯(lián)名的「里子」。
真我 GT8 Pro 復刻了 GR 經(jīng)典的五大膠片影調,我們挑三個最有代表性的,和 GR IV 硬碰硬。
正片 ( Posi )
這是 GR 最受贊譽的模式,它的特點是色彩濃郁,影調硬朗,尤其對藍、紅色的表現(xiàn)力很強。


結論:學到九成。

負片 ( Nega )
如果說「正片」是熱烈的,那「負片」就是柔和的, 它的飽和度偏低,對比度偏低,畫面常有一種淡淡的憂郁感。

結論:學到八成。
到這里,我已經(jīng)有點驚喜了,realme 確實在「全行業(yè)最深的一次影像聯(lián)名」這句話上,花了大功夫。
高對比黑白 ( Hi-Contrast B&W )
但別急,還有重頭戲——高對比黑白,這是 GR 最別具一格的模式,來源于森山大道。
它的特點是極高的對比度,暗部死黑,亮部過曝,顆粒感強,這是力量感和沖擊力的代名詞,也是這次聯(lián)名最難的考卷。



GT8 Pro 幾乎把 GR 所有的自定義參數(shù)都給你了。
在任何一個影調下,你都可以自定義調節(jié):飽和度、色相、影調、對比度、銳度、明暗、清晰度,甚至還有「顆?!沟膹姸群痛笮?。

有句俗話說:
玩 GR,就是玩自定義參數(shù)
而真我 GT8 Pro,的確是把精髓學了過來。

綜合剛剛的表現(xiàn)來看,我的答案是,八成,甚至九成。

在「味」上做到了 90% 還原,算法在減少硬件差距,自定義給了多元化的可能。

這個以往并不以影像見長的品牌,正用風格化聯(lián)名這條已經(jīng)被驗證的路徑,快速殺入了這個大戰(zhàn)正酣的市場。
現(xiàn)在,移動影像可謂是百家爭鳴,有哈蘇的厚重,有徠卡的德味,有蔡司的通透,又迎來了理光的多樣化。
留給其他手機廠商的相機品牌,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