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張 萌
2025 年 9 月 9 日正式開始的慕尼黑車展,關鍵詞幾乎就是兩個國家:德國和中國。
依據(jù)主辦方德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的數(shù)據(jù)顯示,此次共有 748 家展商參展。其中 325 家來自德國本土,423 家來自其他國家。
中國展商數(shù)量排第一位,共 116 家整車、零部件以及相關企業(yè)參展,幾乎占了海外參展商的三分之一。
第二名是韓國,他們有 58 家相關企業(yè)參加,日系和美系車企身影則寥寥無幾。
歐洲是僅次于中國和北美的全球第三大汽車消費市場,年銷量穩(wěn)定在 1200 萬– 1400 萬輛之間。
歐盟強制的碳排放法規(guī)與 2035 年燃油車禁售計劃,使得新能源汽車在歐盟的滲透率快速上升,2024 年已超過 20%。
但是,與中國車企相比,歐洲本土車企以及供應鏈在電動化特別是智能化轉型中節(jié)奏偏慢,給了中國品牌切入機會。
中國汽車行業(yè)在電池、電驅、電控等三電技術成熟度高,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方面也表現(xiàn)突出,供應鏈成本更低。這使得歐洲成為中國車企在海外最具潛力的增量市場之一。
2025 年慕尼黑車展再次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趨勢。
慕尼黑車展全名德國國際汽車及智慧出行博覽會(IAA Mobility),中國人將之簡稱慕尼黑車展。
2021 年之前,沒有慕尼黑車展,只有法蘭克福車展。搬到慕尼黑后,英文名稱上加了 "Mobility",主要強調從過去傳統(tǒng)汽車展覽延展為電動化、智能網(wǎng)聯(lián)、未來出行和可持續(xù)交通等更廣義的 " 移動出行 "。
而在整個歐洲,在乘用車展覽方面,基本上就是慕尼黑車展和巴黎車展輪流舉辦,后者現(xiàn)在主要是法國車企的主場,還有中國力量的展現(xiàn)。
慕尼黑車展則是德國車企的主場,陣勢要比法國車企在巴黎車展的表現(xiàn)更為強大。但是,毋庸置疑,這里也越來越成為中國車企的主場。
中國力量
"2025 年的慕尼黑車展將成為中德兩國在電動汽車領域爭奪的‘戰(zhàn)場’。" 總部在法國的數(shù)據(jù)公司 Inovev 這樣描述。
本屆慕尼黑車展,中國車企去了至少 10 家,品牌涉及更多,包括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和深藍、東風汽車旗下柳汽風行、廣汽的埃安、中國一汽的紅旗,奇瑞旗下 Omoda 和 Jaecoo,還有比亞迪、小鵬、零跑、問界、212,以及名不見經(jīng)傳的類似老頭樂接近 Smart fortwo 的領途品牌。
吉利汽車自己內生的品牌沒有去,它派出的是沃爾沃和極星這兩個歐洲品牌,還有與雷諾合資成立的動力總成技術公司浩思動力(HORSE Powertrain Limited)。
小鵬汽車這次重點亮相的是全新 P7 以及人形機器人。G6 與 G9 兩款 SUV 以及 X9 MPV 也首次在歐洲亮相,同時小鵬還帶來了 P7+。
紅旗作為中國豪華品牌代表,發(fā)布了電動緊湊型 SUV — EHS5。這款車續(xù)航 550 公里, 20 分鐘完成快速充電的性能,定位于城市與家庭通勤市場,設計風格青春動感。
當?shù)貢r間 9 月 9 日早上,中國一汽總經(jīng)理劉亦功飛抵慕尼黑,明確了紅旗進入歐洲市場的野心:未來將投入歐洲發(fā)布 15 款電動及混合動力車型,并打造覆蓋 25 個市場的銷售網(wǎng)絡,計劃在 2028 年前建立超過 200 家經(jīng)銷商網(wǎng)絡。
零跑發(fā)布了全新 B05(海外稱 Lafa 5)電動掀背車,瞄準歐洲消費者需求。同時,還展示了 B10 SUV(起價低于 30,000 歐元)、C10(約 36,000 歐元)和 T03 城市電動車(低于 20,000 歐元),覆蓋歐洲市場的不同價格區(qū)間,顯示其全方位的市場拓展策略。
深藍品牌的電動 SUV 車型 S05 在現(xiàn)場正式宣布在歐洲上市,并在展會期間完成首位歐洲用戶的交車儀式。同時,阿維塔發(fā)布 XPECTRA 概念車型,具有 " 情感豪華 " 的設計語言和前瞻科技。
為了深耕歐洲市場,廣汽在荷蘭設立的歐洲零件配送中心已正式建成投用,還將加快實現(xiàn)本地化生產,并同步推進技術研發(fā)中心的建設。
國軒高科也展示了新一代電池技術,強調高能量密度與快速充電特性。其他如中創(chuàng)新航、億緯鋰能等動力電池企業(yè)也一同參展。這些企業(yè)參展的一個主要因素是都在歐洲有建廠布局。
自動駕駛軟件、芯片、激光雷達以及智能座艙等企業(yè)也扎堆進入慕尼黑車展。它們中大多數(shù)名字如雷貫耳,比如地平線、黑芝麻、卓馭、Momenta、文遠知行、輕舟智行、禾賽科技、速騰聚創(chuàng)、中科創(chuàng)達、德賽西威等等。
《汽車商業(yè)評論》注意到,來自中國的全球領先的復合材料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 HRC 也參加了 2025 年慕尼黑車展,不僅展示了其在高性能碳纖維終端產品的開發(fā)及工業(yè)化量產技術,更展示了其在回收領域的最新努力。
當?shù)貢r間 9 月 8 日晚上,世界新汽車技術合作生態(tài)交流會聯(lián)合軒轅同學在慕尼黑舉行了盛況空前的 2025 軒轅新汽車之夜(詳見One night in Munich)。出席活動的地平線創(chuàng)始人兼 CEO 余凱回憶當年在慕尼黑大學留學時的情景說:" 那一年見到的中國人,估計都沒今天一屋子人這么多。"
中國汽車力量已經(jīng)在德國充分展現(xiàn)。
根據(jù)德國聯(lián)邦機動車運輸管理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品牌在德國市場份額 2025 年前 8 個月和去年同期相比幾乎翻倍,加上吉利旗下沃爾沃和極星,市占率在德國已超過 4%,比豐田和特斯拉的總和還要多。
大眾
大眾乘用車版塊,3 個品牌(大眾、斯科達和 Cupra)發(fā)布了四款車型,其中大眾品牌為兩款車型:ID. Polo 和 ID. Cross 概念車;另外兩款分別是斯科達 Epic 和 Cupra Raval。
奧迪推出了概念車 Concept C。
大眾汽車團已將美國市場、歐洲市場和中國市場分開運營。
美國因為關稅問題,大眾高層近期已與美國政府商談進一步在美投資建設增加產能,加上與 Rivian 的技術尤其在電子電氣架構上的合資合作,很多車型也都專屬美國市場。
中國更是如此。
為中國市場定制的 CMP 平臺 + 定制的 CEA 電子電氣架構,將是大眾接下來 A 級車型的基本組合。另外基于 MEB、SSP 以及小鵬平臺也會相繼推出不同細分市場車型,這些車型并不返銷歐洲市場。
這家全球最大汽車集團之一還展示了面向出行服務市場的 ID. BUZZ AD 自動駕駛車型,強調大眾的品牌和規(guī)模化優(yōu)勢在新能源、智能網(wǎng)聯(lián)時代依然強大,而且從經(jīng)濟型到高端豪華,從普通的家用車、到皮卡,還有面向公共出行領域的車型,全面布局。
寶馬
iX3 的亮點是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整車配備四顆高性能計算平臺,其中核心的 " 駕控超級大腦 "(Heart of Joy)負責實時駕駛控制,響應時間僅為 1 毫秒,大幅提升了整車的動態(tài)控制與智能化水平。
戰(zhàn)略層面上,iX3 將作為寶馬電動化攻勢的核心支點。它上面體現(xiàn)的是寶馬全新一代技術集群,包括全景視域顯示以及基于超級大腦的 ADAS 智能駕駛輔助等等,這些技術會逐步推廣至未來所有的寶馬車型,無論油車還是電車。未來寶馬 5 系和 7 系等車型也會集成新世代技術集群。
寶馬計劃在 2027 年前推出 40 款全新或升級車型,其中相當部分來自新世代平臺。寶馬 iX3 的中國版本將于 2025 年內亮相,2026 年正式上市。
" 所有針對中國市場的專屬軟件,包括高德地圖的深度集成、城市級導航優(yōu)化、游戲與視頻等娛樂功能的適配等,都是由中國團隊完成的。" 寶馬集團負責研發(fā)的董事普斯特(Joachim Post)在慕尼黑車展期間的采訪中說。
他同時強調,寶馬在中國市場推出的車型,將是品牌針對中國市場的本土化詮釋,但同時,德國總部也絕不會推出背離寶馬基因的產品,保持寶馬的品牌精髓,將駕駛樂趣原汁原味地傳遞給消費者,這是他們堅持的。
寶馬首席財務官沃爾特 · 默特爾(Walter Mertl)希望通過推出新世代車型來推動中國銷量回升。
默特爾說,寶馬 iX3 搭載的電池成本比現(xiàn)款車型低 40% – 50%,有望于 2026 年實現(xiàn)與燃油車相當?shù)睦麧櫬省?025 年寶馬目標汽車事業(yè)部 EBIT(息稅前)利潤率為 5% – 7%,未來將提升至 8% – 10%。
奔馳
這款車不僅成為奔馳首款引入 "EQ 技術 "(EQ Technology)的車型,也標志著品牌電動產品設計語言尤其是隔柵的躍級演進。
奔馳首次公開了 全新純電 GLC 內飾,它有一個前備廂,核心看點是貫穿儀表臺的巨大 39 吋 顯示屏,實現(xiàn)從 A 柱至 A 柱的無縫視覺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這塊屏幕配備超過 1000 個可分區(qū)調光 LED,極大提升了交互體驗與科技感。這樣的設計,不僅操作直觀,也強化了車內整體的高端感知。
除了純電 GLC 之外,奔馳還帶來了一系列亮相車型的預告,包括全新 CLA Shooting Brake、混合動力 CLA、概念車 AMG GT XX,以及電動豪華大 MPV "VLE" 原型等,展現(xiàn)其在多細分市場的全面進軍藍圖。
" 這幾年奔馳動作是慢了些,但是還是在往前走。之前 AMG GT XX 連開七天破 25 項紀錄的三電系統(tǒng)基本是馬上要發(fā)布的 AMG 電車的量產技術。" 一位在德國旅居的汽車專業(yè)人士告訴《汽車商業(yè)評論》,奔馳的燃油車在同步進行升級。富有競爭力。
他說:" 在中國的價格,奔馳不能松口,整體還是要以盈利為目標,奔馳內部對利潤率是有要求的。"
事實上,梅賽德斯 - 奔馳 CEO 康林松(Ola K llenius)這次向媒體傳遞的是同一個信號。
" 由于中國市場的丟失,餅肯定會變小,所以奔馳裁員,關廠,轉移生產等采取了很多降本措施,也是提前為中國市場的沖擊布局了。" 一位熟悉奔馳的德國專家告訴《汽車商業(yè)評論》。
2025 慕尼黑車展,現(xiàn)代汽車全球首發(fā)了 Concept THREE 緊湊型電動車概念車,還展示了 IONIQ 9、IONIQ 6 N、IONIQ 5 N、KONA Electric 和 INSTER Cross 等全系電動車型,并提供現(xiàn)場試駕體驗,強調其在電動化和高性能細分市場的布局。
起亞汽車帶來了 EV4、EV2 和多功能電動概念車 PV5,展示其 "EV Day" 戰(zhàn)略,覆蓋從小型車到商用車的全場景電動化方案,展現(xiàn)了起亞在電動化領域的廣泛布局和創(chuàng)新能力。
從整車企業(yè)來看,以往在海外車展上活躍的日系車企在本屆慕尼黑車展上集體啞火,沒有看到豐田、本田等日系整車巨頭的身影。不過,日系車企在歐洲市場的布局并未停滯,例如豐田汽車與大眾合作開發(fā)混動技術,試圖通過大眾在歐洲市場推廣混動車型。
在供應商方面,日系供應商如 Denso、愛信精機、松下、日立等巨頭均有參展,面向智能化和電動化領域推出了自己的最新技術,試圖加速進入歐洲市場,并與中國供應商展開正面交鋒。
《汽車商業(yè)評論》在慕尼黑車展上注意到,整體上,行色匆匆的韓國人要比日本人多很多,他們或許比誰都更加用心地在掂量德國分量和中國力量。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