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然是科大訊飛預判未來的野心。
AI 攪動了世界三年,究竟改變了我們什么?
沖在最前線的 " 辦公戰(zhàn)場 ",打工人一問一個不吱聲:創(chuàng)作門檻是降低了,交付的水位線卻 " 卷 " 得更高;效率工具層出不窮,工作也沒有變得更輕松。
讓技術離人更近的價值焦慮面前,科大訊飛扳動把手,打開了一扇 " 窄門 "。
2019 年,這家公司洞察到了一個需求空白:在 " 開不完的會 " 和 " 出不完的差 " 中,人們需要一臺比手機更專業(yè)、比電腦更簡單的生產力設備,由此發(fā)布了第一代訊飛辦公本。
從那時起,辦公本成為了科大訊飛長期鉆研和打磨的 " 秘密武器 "。2023 年,訊飛星火大模型的注入,又讓 AI 的能力透過一塊墨水屏,掀起了 " 新世界屏幕的一角 "。
做難而正確的事,好像沒有那么 " 難 "。
科大訊飛開創(chuàng)的智能辦公本,是一個看起來既前沿又小眾的新品類。
一款墨水屏、主打手寫和語音記錄的 AI 硬件,受眾是誰?在發(fā)布了兩代辦公本以后,訊飛已經(jīng)找到了一批粘性非常高的用戶:企業(yè)高管。
從協(xié)同辦公到 AI 辦公,企業(yè)高管作為 " 少數(shù)派 " 的辦公需求一直在被忽視,而其中的共性足以撐起一片廣闊的市場。能成為高管剛需,辦公本的市場定位和當初背靠白領發(fā)家的 macbook 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比主流電腦更專業(yè)便攜。
今天,訊飛發(fā)布了第三代辦公本產品,其中代表機型訊飛 X5,是一款能連接本地大模型的辦公本,這也是全球第一款本地大模型辦公本。
2023 年,第二代產品訊飛 X3 上市,可連接云端大模型,讓辦公本迭代為 " 智能辦公本 "。如今,X5 又將 " 智能 " 迭代為 " 端側智能 ",并為此做了充足的硬件配置和技術創(chuàng)新。
從 X1 到 X5,辦公本從工具成為了一個 " 外腦 "。就像手機能從通訊工具演變?yōu)樯畹臉屑~,科大訊飛推開的 " 窄門 " 不是功能,而是場景。
在 10.65 英寸這個屏幕尺寸內,X5 擁有全球最輕最薄的機身,訊飛自研的快刷技術把綜合速度提升了 50%。為了讓第三代辦公本能將訊飛自主可控的云端大模型部署在本地,X5 集成了 8 核 9T 的 AI 算力。
X5 獨創(chuàng)的 " 一鍵離線 " 功能,是一個 " 多數(shù)人嫌麻煩但受眾必需 " 的暗線機會。X5 把離線設置為機身側面的一個物理撥鍵,還加上了可視燈來區(qū)別模式,就是因為企業(yè)高管的涉密會議非常多,安全必須做到最好最明顯。
科大訊飛副總裁、讀寫科技總經(jīng)理鐘錕告訴 36 氪:" 選擇把全球最好的技術納入到 X5 之中,就是因為意識到到了辦公本的用戶都在追求極致的安全感和體驗。"
為了能讓 X5 擁有更好的書寫體驗,科大訊飛幾乎聯(lián)合 Wacom 重做了一支筆,打磨出了接近真實紙筆的壓感。再結合訊飛長期深耕的語音識別能力,在會上邊錄邊寫能帶來 " 思維上的自由 "。
相比前兩代辦公本,X5 代表的本地大模型智能辦公本又開辟了一個更加細分而精準的空白市場??瞻资袌霰旧砭妥阋宰屓伺d奮,但冷靜下來想想,搶跑的底氣并非一日之功。
關鍵在于," 窄門 " 的背后究竟存不存在 " 未被滿足的需求 "。
2014 年,科大訊飛的語音轉寫準確率還只有 60%,五年之后這個數(shù)字來到了 98%。技術分水嶺讓很多停留在圖紙上的想象力都有了從 0 到 1 的溫床。但一款走入 " 窄門 " 的產品,需要終局思維導向。
錨定企業(yè)高管的需求是合理的單點突破路徑,而智能辦公本的未來,需要預判社會長期的辦公需求。
現(xiàn)在職場中的一個趨勢是,被會議和日程 " 所困 " 的人越來越多,職位越來越下沉,不再只是高管的負擔。大家每天排滿了各種會,在會議間隙和出差的路上還要整理工作、思考業(yè)務、價值學習,坐在工位電腦前的時間占比逐漸縮小。
當一個職場人說 " 討厭開會 ",討厭的并不是協(xié)同,而是工作思路被打散和侵占的感覺。這是一個未被滿足的需求,想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先為這些辦公場景劃定出清晰的邊界。
訊飛辦公本預設的一個 " 終局 ",就是人人都擁有一臺智能辦公本,開會的時候實時輸入和輸出,出門不用帶電腦就可以完成絕大部分工作,用 AI 辦公再也不用擔心 " 思維斷片 "。
從長期需求來看,辦公本對應的專注、靈活、連貫的思維管理等產品特征,并不局限于高端人群,AI 時代 " 人的辦公價值 " 本來就應該朝著這些方向變化。
訊飛過去在其他辦公硬件如錄音筆、翻譯筆上的成功,讓辦公本在會議場景中天然有說服力,這種工作流的集成和優(yōu)化對會議高頻用戶來說是質的飛躍。所以訊飛辦公本最初的流行標簽就是 " 開會神器 "。
但現(xiàn)在,飛機和高鐵上能看到拿著訊飛辦公本寫筆記的乘客也越來越多,用戶們自發(fā)地意識到了差旅中同樣存在 " 未被滿足的需求 "。隨著辦公趨勢的變化,辦公本不可替代的場景越來越多,這印證了科大訊飛的 " 終局思維 " 是奏效的。
跨越了窄門之后,找到了一批和產品共同成長的用戶,辦公本就能走上慢慢接近 iPhone 時刻的 " 大路 "。比如在設計 X5 的過程中,訊飛本來以為兩顆麥克風降噪就夠用了,提升算法就行。但后來發(fā)現(xiàn),用戶經(jīng)歷過的會議場景比他們想象的更復雜,比如中型會議中本身就有擴音和混響設備,不同的發(fā)音場景中的語音記錄需要更多麥克風來實現(xiàn),最終決定置入八顆麥克風,通過自由組合的陣列完成更多場景中的降噪。
在 " 會議錄音轉文字 " 這個核心功能上,訊飛的語音大模型目前也已經(jīng)達到了領先業(yè)界的水平,X5 支持八種外語互譯、200 多種方言免切換識別,一門心思要把會議場景做到極致。
這個大模型、算法、硬件三方發(fā)力的思路,讓人想到了最早定義了個人辦公的微軟。雖然人人都在用 Office,但成功的不只有軟件,而是 Office、Windows 系統(tǒng)、個人電腦合力的新場景。
那個時代的個人筆記本也是一扇 " 窄門 ",借著本地文檔走上大路。現(xiàn)在,AI 就是智能辦公本的 "Office"。今年上半年,訊飛辦公本的用戶留存率在 70% 左右,遠高于平板類產品,基本和個人電腦持平。已經(jīng)說明辦公本這個品類已經(jīng)和其他主流生產力設備一樣,在某些辦公場景內不可替代。
AI 辦公,應該關注的到底是企業(yè)效率,還是個人價值?
大多數(shù)廠商的思路是,辦公是在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收益,應該讓企業(yè)花錢。但科大訊飛在此基礎上又多走了一步:關注人的價值。
科大訊飛是一家聰明的公司,第一就是在于他們的窄門思維具有人文屬性,會從人的思維習慣和能力上限中提取 " 反常識的機會 ",所以這家科技公司很會做消費級硬件。
比如會議紀要這個核心場景,訊飛從很早之前就在做,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也不少。但訊飛明白,高端辦公人群對信息提煉的準確性要求很高,而且企業(yè)高管很多都有職業(yè)秘書,AI 如果達不到人的水平,在會議紀要這個點上形同虛設,就會讓辦公本的場景斷開。
所以僅就 " 如何濃縮會議 " 這一個點,訊飛成立了一個 30 人左右的專門小組,在訊飛星火基座模型之上,為會議紀要持續(xù)做了一年的專有模型,才完成了 " 畫龍點睛 " 的一筆,讓 AI 的能力達到了和資深秘書旗鼓相當?shù)乃健?/p>
" 其實 X5 這次的改進多達上百項,幾乎每一項都是從用戶提出來的問題出發(fā)的。"
科大訊飛讀寫科技產品總監(jiān)郭曉天說,從來沒有把用戶對產品的不滿看成是 " 抱怨 ",而是自身重新出發(fā)的機會。
這就是為什么,一直以來科大訊飛的 C 端產品口碑都是 " 專業(yè)務實 "。他們對 " 人 " 更高一層的理解,不只體現(xiàn)在滿足用戶需求,還要做到讓用戶可以像依賴人一樣依賴產品和技術。
早在 2021 年,科大訊飛的辦公本等硬件品類,就已經(jīng)做到了專業(yè)化,在辦公硬件這個大類中體現(xiàn)出了不俗的消費增速。這些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都是個人,而不是 B 端采購。也是由此開始,科大訊飛的線下實體店在商場中變得隨處可見了起來,更多讓人們 " 看得見摸得著 " 的技術創(chuàng)新隨之出現(xiàn)。
成為一家 " 聰明公司 " 的第二點,是技術路線的克制。訊飛辦公本 X5 雖然是旗艦級產品,但沒有盲目塞功能,有沒有把精力放在界面上,在能力的完備性以外,用戶能感受到的只有不奪目的清爽和干凈。
而在體現(xiàn)用戶身份價值的 " 深水區(qū) ",比如筆記的安全隱私上,X5 做到了計算安全、存儲安全、訪問安全的全鏈路安全,沒有任何一個防護環(huán)節(jié)被弱化掉。
在 AI 和大模型領域,科大訊飛也一直都被看作是技術路線的 " 先行者 "。
在 ChatGPT 僅發(fā)布半個月、國內資本還沒開始炒熱大模型的時候,科大訊飛就確定了 "1+N" 的技術路線,"N" 指的就是創(chuàng)新與落地。彼時距離 " 不卷算力,卷應用 " 的主流觀點出現(xiàn),還有一年多的時間。
同樣地,在百模大戰(zhàn)如火如荼、而國內廠商面臨被英偉達 " 卡脖子 " 的時間節(jié)點上,科大訊飛再度走上了 " 險遠之路 ",啟動了國產算力平臺 " 飛星一號 ",并且基于全國產算力先后推出了訊飛星火和星火 X1,真正實現(xiàn)了國產大模型的全棧自主可控。一直以來,在醫(yī)療、教育、金融等多個行業(yè)的應用落地中,訊飛星火大模型均位于第一梯隊,在央國企市場更是實現(xiàn)了中標金額和中標數(shù)量雙第一。
現(xiàn)在,在 AI 應用端,訊飛再一次選擇通過主動投入困難來掌控命運:辦公本這扇窄門背后的大路,是從 " 高管剛需 " 向 " 社會辦公剛需 " 過渡的廣闊大路,它能讓技術離人更近。
" 窄門思維 " 的本質不是避開競爭,而是拒絕即時誘惑、抵制盲從判斷、深耕核心競爭力。
跟風上路進入紅海,實際難度遠超預期。選擇 " 窄門 " 去創(chuàng)造新生事物,雖然初期資源匱乏,但一旦突破就會成為稀缺價值的源頭,定義新的標準。
做難而正確的事,仍然是科大訊飛預判未來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