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 之家 11 月 9 日消息,彗星 3I / ATLAS 作為人類迄今確認的第三顆星際訪客,該天體在穿越太陽系的過程中屢屢令天文學家感到意外。

然而,該研究團隊的一位科學家明確否定了這一說法。" 我們目前沒有任何證據(jù)表明氣體彗發(fā)(coma)的顏色發(fā)生了變化。" 美國亞利桑那州洛厄爾天文臺博士后研究員、本研究作者之一張奇成(Qicheng Zhang,音譯)向 Space.com 網(wǎng)站澄清道," 我們的結果僅表明:氣體彗發(fā)很可能依然存在,并對彗星總亮度有顯著貢獻。"
彗星有時被為 " 臟雪球 ",因其固態(tài)冰核主要由凍結氣體構成,其中嵌有巖石碎屑與塵埃顆粒。當彗星靠近太陽時,這些凍結氣體受熱升華,重新變?yōu)闅鈶B(tài),從而形成明亮的氣體包層 —— 即 " 彗發(fā) ",賦予彗星特有的模糊外觀;此外,在太陽風作用下,氣體還可拉伸出一條明亮而細長的彗尾。
張奇成進一步解釋稱,嚴格來說,3I / ATLAS 彗星似乎只 " 變色 " 過一次 —— 即今年早些時候,隨著彗星受太陽加熱、開始釋放氣體,其彗發(fā)亮度增強,從而在視覺上呈現(xiàn)出顏色變化。這一過程遠早于近期有關該星際訪客 " 戲劇性變色 " 的媒體報道。
" 據(jù)我們所知,該彗星僅在氣體彗發(fā)首次變得可見 / 明亮時‘變色’過一次,此后至今狀態(tài)未變(僅亮度持續(xù)增強)。" 張奇成表示," 事實上,早在 9 月初、彗星尚未運行至離太陽極近的天區(qū)時,這一現(xiàn)象便已初現(xiàn)端倪 —— 當時眾多業(yè)余天文愛好者拍攝的照片已清晰顯示出其氣體彗發(fā)呈藍綠色調。"

但事實上,無需訴諸此類極端解釋,3I / ATLAS 本身已足夠引人入勝:它偶然穿越太陽系一隅,為我們提供了罕見契機,得以一窺太陽系外天體的形成環(huán)境與物理特性。
目前,全球多臺地基望遠鏡 —— 包括口徑僅 6 英寸(約 15 厘米)的民用級設備,均已成功拍攝到該彗星影像;此外,哈勃空間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 " 痕量氣體軌道器 "(ExoMars TGO)以及中國 " 天問一號 " 火星探測器亦獲取了相關數(shù)據(jù)。
據(jù) IT 之家了解,原計劃于 10 月 3 日前后、當彗星飛掠火星時,由美國宇航局 " 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 "(MRO)進行觀測。但由于美國政府停擺導致 NASA 大部分運行暫停,此次飛掠的圖像尚未發(fā)布。
按軌道推算,3I / ATLAS 將于 12 月 19 日抵達距地球最近點,屆時距離約為 1.67 億英里(2.7 億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