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雷科技是不怎么關注抖音快手網紅的,除非他 / 她剛好翻車到我們擅長的地方。最近,又一個千萬級網紅疑似翻車,坐擁五千多萬粉絲的快手網紅 " 小伊伊 ",賬戶一度顯示封禁狀態(tài),有不少網友猜測是因為前段時間直播帶貨的一款智能手表涉嫌虛假宣傳,為了撇清關系而進行自我封禁避風頭。
不過,在小雷開始撰寫這篇稿子時,其賬號已經解除封禁狀態(tài),但是也沒有發(fā)布針對智能手表事件的說明,這件事似乎就這么過去了。另一邊,與 " 小伊伊 " 合作的一起播傳媒有限公司倒是出具了一份售后通知,解釋了智能手表功能 " 貨不對板 " 的原因和后續(xù)的處理。
簡單概括:
1、服務器原因導致部分功能無法使用;
2、所有訂單都支持無理由退款。雖然沒有額外的賠償,不過這個售后方案也算可以了,加之翻車的智能手表售價也就兩百出頭,所以網上的輿論也平息得很快。
雖然小伊伊的智能手表翻車事件是暫告一段落,但是這則事件也讓小雷注意到低端智能手表的市場已經發(fā)展成龐大的產業(yè)鏈,在電商平臺里也是銷量驚人,更不用說各大直播間的帶貨了。
以小伊伊為例,其直播帶貨的智能手表當晚銷量就超過 8 萬,看到這里,其實小雷就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售價一兩百的智能手表,真的值得大家購買嗎?使用起來又是否安全?
雖然蘋果的智能手表動輒兩三千起步,但是智能手表本身其實并不是什么很高科技的玩意,作為最早的可穿戴設備類型之一,從早期的智能手環(huán)到如今的智能手表,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整個產業(yè)鏈都已經非常成熟。
所以,即使是售價兩三百的智能手表,其實功能也是蠻豐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某電商平臺上 79 元包郵的智能手表 ,支持藍牙通話、離線支付、NFC 門禁、健康監(jiān)測和運動監(jiān)測等多種智能化功能。
甚至在智能消息提醒的功能介紹里,除了常見的微信、微博、QQ 等軟件外,還支持 Line、推特、Facebook 等國內鮮少接觸的 app。說實話,我懷疑這款智能手表的介紹圖就是照搬了面向海外市場的照片,只是做了簡單的中文翻譯。
其實,這類低端智能手表的最大市場并非中國,而是海外,諸如東南亞、南美和非洲等國家,他們消費能力有限,兩三千的蘋果智能手表基本就是奢侈品,反而是兩三百塊的低端智能手表最受歡迎,價格沒比正經的機械表貴多少,但是卻有智能化功能。
而且,智能手表里的很多功能其實都沒有大家想的那么玄乎,就以離線錢包為例,其實只需要在系統(tǒng)預留一個可以隨機生成 key 的數(shù)據(jù)接口,通過手機連接手表后,可以用支付寶給手表預留一筆零錢,當商家的付款機掃描數(shù)據(jù)碼后就會讀取 key 并完成扣款。
除此之外,諸如運動監(jiān)測、睡眠監(jiān)測等功能,核心其實就是一顆生物傳感器,如果對精度沒有要求,那么淘寶零售價只要六塊五,批量拿貨的價格只會更低。老實說,在認真查詢相關信息之前,我確實沒想到攢一個智能手表的成本可以這么低。
由此不難看出,如果你對手表的智能化要求不高,甚至無所謂監(jiān)測功能的數(shù)據(jù)準不準,那么一款幾十塊的智能手表,確實能夠給你提供足夠的 " 智能體驗 "。至于價格到兩三百塊的款式,想要支持微信等 app 其實也不難,無非就是體驗好不好而已。
所以,低端智能手表能不能用的問題,答案很簡單:看你的心理預期,如果你的預期本身就將其看作是廉價智能玩具,那么自然不會有多失望,甚至會被其真的支持微信之類的 app 震驚到。畢竟拿兩三百塊錢去買一線品牌的產品,最多也就買個手環(huán)。
不過,即使是一線品牌的手環(huán),小雷覺得在功能體驗上也是優(yōu)于這些低端智能手表的,就拿小雷最近評測過的小米手環(huán) 10 來說,至少睡眠監(jiān)測、運動監(jiān)測(不涉及 GPS 的情況下)等功能都是準確的,加上長續(xù)航、輕便等優(yōu)勢,確實物有所值。
這次小伊伊帶貨的智能手表翻車,也是因為其虛假的宣傳,導致買家對手表有著不切實際的期待。那么,是否說明只要我能接受體驗不佳等問題,買來玩玩也無所謂?并非如此,因為體驗不佳僅僅是這些低端智能手表最普遍的問題之一。
如果你有關注民生新聞,那么應該會發(fā)現(xiàn)時不時就有一則 "xx 手表自燃 " 的新聞被刊登出來,而且很多受傷的人都是未成年人," 兇器 " 則大多是雜牌兒童手表。
這些價格遠低于小天才的兒童手表,其實本質上就與低端智能手表是一樣的,用各種低端元器件制造,內部甚至沒有完善的安全措施,生動詮釋什么是 " 偷工減料 "。在 B 站上就有 UP 拆解過一款廉價兒童手表,撬開后蓋就能直接看到鋰電池,中間沒有任何的保護措施,而且考慮到售價之低廉,手表的材質大概率不是阻燃材料。
可想而知,如果手表因為長時間使用,比如玩手表上的小游戲、通話等,導致內部硬件過熱而引發(fā)劣質電芯的熱失控,那么自燃幾乎是唯一的結果。在網上,大家可以很輕松查到各種被智能手表自燃燒傷的案例,而且 99% 都集中在低端產品上。
當你的唯一目標是低價時,那么很容易就會得到一款用各種劣質硬件和材料堆砌而成的不定時炸彈,會不會炸嗎?什么時候炸?都是未知數(shù),你或許只能賭它不是在你的手腕上自燃。
手機自燃尚且可以直接丟出去避免進一步傷害,手表想要從手腕上摘下來可不容易。從查詢到的資料來看,鋰電池在熱失控爆發(fā)階段的火焰溫度可達 1000 度,燒傷幾乎是瞬間發(fā)生的,只要停留的時間超過一秒就有可能造成二度甚至三度燒傷,需要做進一步的手術治療且可能無法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
所以,許多學校都有規(guī)定不得佩戴兒童手表等智能設備上學,就是擔心這些質量參差不齊的產品出現(xiàn)自燃等問題,不管是燒傷人還是引燃書本書包等易燃物,都是極大的安全隱患。
那么同樣以低價著稱的這些低端智能手表,是否也會存在同樣的隱患?答案幾乎是肯定的,且概率會明顯高于一線品牌的產品。
所以,小雷并不建議任何人去購買這些低端的智能手表,不僅僅是體驗不佳,更關鍵的是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而且早在 2022 年的 315 晚會上,央視就揭露過廉價兒童手表的隱私性問題,廠商后臺可以隨意查詢兒童的位置,并利用攝像頭、麥克風偷窺和偷聽佩戴者所處的環(huán)境,對使用者的人身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試想一下,那些低端的智能手表是否有可能存在一樣的問題呢?當你的微信信息、短信內容都暴露在廠商的后臺時,你或許還在為自己花幾十塊就買到一款智能手表而沾沾自喜。這些并非危言聳聽,我們的隱私泄露問題其實非常嚴重,從手機 app 到雜牌 iot 設備,都是隱私泄露的源頭。
所以,我也再次奉勸所有讀者朋友不要買雜牌智能手表,如果你預算不足,小米的智能手環(huán)其實就是很不錯的選擇,在閑魚之類的二手交易平臺,你甚至可以一百來塊就買到前兩代的 Pro 款。
如果說你不喜歡手環(huán),就是想要個智能手表,那么也可以考慮下 vivo 的 Watch GT 等型號,二手價普遍在 300 左右,支持藍河智能操作系統(tǒng),體驗比這些雜牌手表強多了。
事實上,智能手表發(fā)展這么多年,在智能化等方面也是逐漸陷入了瓶頸,最經典的例子就是 Apple Watch,8、9、10 的體驗都沒有根本性區(qū)別,對于 iPhone 用戶來說,買個 Apple Watch S8 還能省下不少錢。
還是那句話,有些便宜是貪不得的,與其買雜牌的一手全新,不如去買一線品牌的二手,至少在安全性等方面的保障要比雜牌廠商強多了,而且基礎體驗也能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