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張 萌
在全球商用車版圖上,依維柯(Iveco)長期是一塊極具象征意義的拼圖。
這家擁有近半個世紀歷史的意大利工業(yè)品牌一度象征著 " 意大利制造 " 的力量與底蘊——它曾是技術自主、軍民通吃的象征,曾代表歐陸重卡的堅實傳統(tǒng),也一度被視作中國改革開放后汽車合資潮的先鋒力量。
然而 2025 年盛夏,屬于依維柯的故事被分成了兩段:一段駛向印度,另一段留在意大利軍工體系內。
7 月底至 8 月初,意大利政府聯(lián)合宣布兩項交易:依維柯將其民用業(yè)務以 38 億歐元(約合 43.6 億美元)出售給印度塔塔汽車(Tata Motors),其國防業(yè)務 IDV(Iveco Defence Vehicles)則以 17 億歐元(約合 19.8 億美元)的估值轉手本國軍工巨頭萊昂納多(Leonardo)。
至此,這家總部位于都靈、創(chuàng)立于 1975 年的老牌商用車巨頭,被一拆為二。
這并非依維柯第一次面臨劇變。它曾在上世紀與五家歐洲工業(yè)品牌合并而生,也曾因中國業(yè)務的風生水起而高光閃耀。但多年全球化嘗試與持續(xù)轉型后,它也面臨著歐洲本土邊緣化、中國市場收縮,以及自身盈利能力承壓的現(xiàn)實。
如今,隨著塔塔和萊昂納多的接手,依維柯這家承載工業(yè)記憶的品牌,又駛入了新的命運曲線。
更重要的問題是,這家曾在中國汽車工業(yè)早期留下深刻印記的品牌,現(xiàn)在與中國還有什么關系?塔塔會帶著它重返中國,還是轉身離去?
意大利工業(yè)遺產的 " 分家 "
" 這不僅是一筆交易,更是一場對工業(yè)靈魂的切割。" 意大利媒體評論稱。依維柯被 " 拆成兩半 ",一邊是塔塔,一邊是萊昂納多。這背后,是意大利對民用制造領域興趣冷卻,而將戰(zhàn)略資源收回本土的真實寫照。
交易結構看似簡明:印度塔塔汽車以 38 億歐元的估值,全現(xiàn)金收購依維柯的商用車主業(yè),包括重卡、輕客、巴士、發(fā)動機業(yè)務及其歐洲工廠;而國防業(yè)務 IDV,則以 17 億歐元的價格售予意大利軍工巨頭萊昂納多。
兩筆交易合計約 55 億歐元。
但背后的考量極為復雜。萊昂納多此時接手,絕非偶然。它是意大利國有控股的軍工龍頭,此前在直升機、電子戰(zhàn)和導彈系統(tǒng)方面具備優(yōu)勢,卻在地面裝甲平臺領域缺乏完整布局。IDV 正好補上了這塊空白。后者不僅擁有成熟的軍用輪式平臺和 Astra 重卡品牌,還為意大利軍方生產輕型戰(zhàn)術車、防雷車和裝甲卡車。交易完成后,萊昂納多將實現(xiàn)陸地系統(tǒng)產品線的縱向整合。
" 國防是我們必須親手掌握的戰(zhàn)略領域。" 包括財政部長焦爾杰蒂、工業(yè)部長烏爾索在內的高層對媒體表態(tài)。這表明這筆交易不僅是公司行為,也是在意大利政府全程參與下推進的國家工程。
這也解釋了為何此前依維柯與中資、印企等潛在交易方多次接洽未果——在國防尚未剝離的情況下,一切談判都會觸碰意大利 " 黃金權力 "(Golden Power)的紅線。
依維柯從 2022 年開始分拆準備,出售前已完成 IDV 的獨立化,并由高盛牽頭啟動剝離進程。這一國防交易預計將在 2026 年第一季度正式交割。
塔塔方面則明確承諾,未來兩年不會干預依維柯的員工體系、總部架構或生產布局,并將繼續(xù)保留依維柯品牌和都靈總部的存在。盡管如此,市場依然難掩憂慮。交易公布后,塔塔股價下跌超 6%。外界普遍質疑,塔塔是否能消化如此龐雜的收購案,且能否在尚未全面布局的歐洲商用車市場打開局面。
" 這是一項規(guī)模巨大且結構復雜的收購交易。" 塔塔汽車在投資者電話會上坦言," 但我們相信,通過整合歐洲、印度和美洲資源,有望創(chuàng)造年營收 250 億歐元的新型集團。"
是否樂觀尚未可知,可以肯定的是,依維柯已不再是那個完整的 " 意大利重卡象征 "。
昔日中外合資先鋒成 " 小透明 "
盡管此次重組未出現(xiàn)中資身影,但中國始終是依維柯 " 繞不開 " 的市場。四十年前,中國市場曾是依維柯全球布局中的重要一環(huán)。如今,依維柯更像是被遺忘在角落的 " 小透明 "。
時間倒回至 1985 年,依維柯成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國際商用車品牌之一。當時,它與南京汽車集團簽署技術轉讓協(xié)議,開始在中國市場推廣其著名的 TurboDaily 輕型客車。
1996 年,南京依維柯(NAVECO)正式成立,成為中國汽車合資潮早期的標志性案例之一。那幾年,依維柯在中國是有品牌記憶的,工程車、警務車、城建用車,到處都有它的身影。
好景不長。在中國本土自主品牌迅速崛起、政策風向轉向新能源的背景下,依維柯沒能及時跟上節(jié)奏。尤其是在輕型客車和中型物流車領域,江鈴、福田、上汽大通迅速蠶食了市場份額,而依維柯的產品技術更新緩慢、定價偏高、銷售渠道老化,漸漸失去了競爭力。
根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南京依維柯近年銷量持續(xù)下滑,甚至一度跌破萬輛大關。更嚴重的是,合資模式的結構性疲軟加劇了品牌存在感的稀釋。
2021 年,依維柯悄然退出上汽紅巖股東陣列,放棄在中國重卡市場的直接控制權。如今,南京依維柯依然保留 "IVECO" 品牌,但實質已更多地依賴上汽主導,日常運營與產品研發(fā)以本地為主。
在品牌認知方面,依維柯也從過去的 " 歐洲高端商用車代表 ",逐漸滑落為 " 只在政府采購或二線物流公司中偶爾見到的品牌 "。新生代用戶對它幾乎沒有品牌認知。2023 年,南京依維柯推出了幾款新能源輕客,未在市場上激起太多水花。
更現(xiàn)實的是,依維柯集團在中國已很少進行前沿產品的技術導入,很多車型只是對舊平臺做些 " 縫縫補補 ",產品周期滯后于歐洲主力市場 3 – 5 年。這種 " 技術滯后 + 品牌沉默 " 的局面,讓依維柯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商用車市場中逐漸淪為隱形人。
對比之下,大眾 MAN、沃爾沃卡車、奔馳卡車等歐洲品牌,哪怕是通過進口形式,也仍在高端運輸與新能源領域維持著聲量和存在感。依維柯則早已跌出 " 存在感排行榜 "。
在高度競爭、產業(yè)轉型的節(jié)點,依維柯對中國的態(tài)度既復雜又開放:它既防備 " 被控股 ",又希望 " 借勢發(fā)展 "。這種微妙姿態(tài),正是未來博弈的起點。
橫跨全球的產業(yè)競合縮影
在全球汽車產業(yè)版圖加速重構的今天,依維柯的分拆與出售,不只是一次典型的 " 歐洲式工業(yè)重組 " 案例,更是一場橫跨印度、意大利,乃至中國的產業(yè)競合縮影。未來,這筆交易將如何影響塔塔的全球版圖?又是否為中國車企留下新的入局空間?
對于塔塔來說,這幾乎是繼 2008 年收購捷豹路虎之后最昂貴的一次海外并購,全現(xiàn)金操作,背后是 45 億美元的橋接貸款和計劃發(fā)行的 14 億美元股票融資。在全球商用車行業(yè)持續(xù)內卷、歐美經濟承壓的大背景下,這樣的動作,像是一次逆勢豪賭。
挑戰(zhàn)也顯而易見。依維柯在歐洲市場正面臨利潤率下滑與產品更新周期拉長的雙重壓力。根據(jù) Iveco Group 最新披露的 2025 年上半年財報,其第一季度工業(yè)業(yè)務收入同比下滑 9.9%,調整后 EBIT(息稅前利潤)也下降 34.8%。更令人擔憂的是,全年 EBIT 目標已由 9.0~10.5 億歐元下調至 8.8~9.8 億歐元,充分顯示其盈利能力正被侵蝕。
塔塔的挑戰(zhàn)不僅在于業(yè)務整合,更在于如何提振品牌、提升產品力。在外界看來,依維柯最缺的不是市場,而是重新贏得市場的能力。而這,正是塔塔過去在并購中飽受爭議的一點。捷豹路虎的教訓至今未散:品牌力強、產品線豪華,卻遲遲難以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盈利,尤其在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步履維艱。對塔塔而言,這是一次必須打贏的聲譽之戰(zhàn)。
從戰(zhàn)略意義來看,這筆收購也許是塔塔從 " 新興市場制造商 " 向 " 全球商用車整合者 " 身份轉型的關鍵一步。依維柯能否成為它的全球商用車旗艦,還需時間驗證。新資本、新治理或許能解決財務問題,可品牌老化、技術落后、市場萎縮的問題,絕不是簡單注資可以短期扭轉的。
站在今天的節(jié)點上,我們看到三股力量在重新塑造依維柯的未來。
塔塔代表著 " 新興世界的野心 ",通過全球并購掌握核心資源,以補足技術、渠道與品牌的短板,但前提是,它必須學會如何用全球化語言講好本土品牌的故事。
萊昂納多代表著 " 戰(zhàn)略安全的回收 ",意大利將防務力量重新收回自有控制,以應對日益動蕩的地緣政治環(huán)境。
而中國代表著 " 爭取重回的市場 ",中國曾是依維柯最早出海的落腳點,如今的依維柯在中國卻處在了品牌老化、市場退潮的尷尬中。如何重新激活在中國的業(yè)務,或許也是塔塔并購依維柯后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
回望依維柯這一路走來的軌跡:從歐洲工程奇跡到中國合資先鋒,再到今天被拆分出售,每一個節(jié)點都映射著全球汽車產業(yè)的周期變化。如今,它被重新擺上牌桌,或許也預示著一次新的博弈開始。
依維柯的命運,是一面鏡子,映照出的是全球工業(yè)制造的流轉、歐洲汽車遺產的褪色、以及發(fā)展中國家市場資本在產業(yè)格局中越來越大的話語權。
完成產業(yè)命脈 " 分拆再分配 " 的依維柯,已不再是那個從都靈走向世界的歐洲卡車老將,而成了一家在多國利益博弈中浮沉的 " 全球資產 "。
產業(yè)全球化的時代還在繼續(xù),但 " 全球化 " 從未意味著均質發(fā)展。相反,它往往意味著強者越強、弱者出局,中間狀態(tài)者,只能在戰(zhàn)略收購與資產拆分中被反復改寫命運。依維柯,正處于這一中間態(tài)的典型——既不夠強大到主導格局,也不至于邊緣化到退出舞臺。
在這樣的縫隙中,它還有機會逆天改命嗎?答案仍未蓋棺。無論未來如何,屬于依維柯的那個 " 歐洲制造光榮時代 ",恐怕已經真正成為了過去。
重磅|歡迎加入 2025 慕尼黑軒轅新汽車之夜暨歐洲 - 北非商務考察之旅
劍指全球汽車前十強!中國長安如何實現(xiàn) " 世界級汽車夢 "?
點擊閱讀原文報名
▼